传播文明,树立形象

主题: 补锅匠补缸匠

  • 印象
楼主回复
  • 阅读:16599
  • 回复:0
  • 发表于:2023/9/5 11:55:1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高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连环画中的补锅匠。资料图


“补锅啰!补缸啰!补锅补缸啰乡亲们!”这些童年时代时不时听到的吆喝声,如今还常在梦中出现,那么清晰,那么悦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村镇,大家都响应国家号召,勤俭持家,节俭成风,一个物件真的就像民俗所说:“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尽其用,废弃的物件特别少。那个年代,自然而然地兴起许多补摊,如补衣摊、补鞋摊等等,乡村里,补锅匠补缸匠的吆喝声,把补锅补缸这活计唱成男女老少妇孺皆知的时代流行曲!

  补锅匠通常由两人组成,大部分是兄弟俩或者父子兵,一人挑着一个风箱和一个小铁炉,一人挑着饮具及其他用品;补缸匠则单打独斗,一个人就把补缸工具和生活用品一齐挑了。补锅匠主要是补锅、补接犁头,补缸匠则是补缸补瓦盆,他们就这么走村串户,做着营生。

  记得看过的一个补锅补缸的场景:晌午时分,人们收工回来,正吃午饭,补锅匠补缸匠正好同时结伴进到村头的大榕树下。补锅匠是四十多岁的兄弟俩,补缸匠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伯。一会儿,补锅匠弟弟支起风箱和铁炉,哥哥就到村里沿街吆喝起来,顺便也帮补缸匠吆喝,霎时间,“补锅补缸啰!补锅补缸啰乡亲们!”的吆喝声在村子里四处飘荡。好几个调皮的孩子也跟着工匠师傅屁股后面,学着工匠师傅的腔调,有模有样地学着吆喝,稚嫩的吆喝声惹来大人们的一次次斥骂。不多时,人们陆续从家里拿来破损的瓦盆瓦缸,或者犁头铁锅,两队工匠一队专补铁锅犁头,一队专补盆缸,一时间,大榕树下,“呼哧呼哧”的风箱声,“咣当咣当”的砸铁声,响成一片,周边是一群边乘凉边看热闹的村民,大家有说有笑,孩子们最好奇,一会儿挤到跟前,看工匠干活,一会儿三三两两围着人群追逐打闹,一边还嘻嘻哈哈地笑着,大榕树下,一派热闹景象。小鸟也来凑热闹,几只鹩哥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叫着,所有这一切,汇成了一曲幸福悠闲的乡村时代交响曲。

  补缸匠先是顺着破损瓦缸的裂缝,轻轻地把裂痕敲宽,然后把加上卤水的生铁粉末用一根扁扁的铁棍均匀地涂在裂痕上,再用一支公鸡羽毛轻轻抹平,一边抹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海水刷刷,鸡毛抹抹,今天补上明天脱。”一个后生赶忙笑着接上说:“你这工匠师傅,巴不得缸子明天脱掉裂开,你好有活干,有钱赚!”说得大家都笑了。其实,工匠只是说笑话,这裂缝补上就很难从原处裂开了,他只是念一个顺口溜逗笑,寻大家开心而已。

  补锅匠这边,弟弟负责拉风箱溶铁水,哥哥认真地查看铁锅的破损情况,然后把铁锅的小漏洞敲大,一些很薄容易裂开的地方也敲出个洞来,看到这般操作,铁锅主人叔二平(临高话的称呼习惯)急了,对铁匠说:“师傅,你怎么越敲越多,眼看着好好的你也敲开。”“都差不多坏了,要是不敲开,几天后就漏了,我们可是要下个月才再来哟。”没办法,敲就敲吧。敲完,工匠哥哥用一个渣子从炉子里接来铁水,左手用一个已沾湿的渣子在破洞的另一边接着准备抹平,右手把那装有铁水的渣子往铁锅破洞一倒,左右手同时动作,铁锅破洞就被补上了,并且两边都被抹平了。

  补了几个锅后,下一件活是补犁头,所谓补犁头并不是补,犁头犁地久了损耗了,前面尖头部分钝了,影响犁地速度和质量,补犁头就是重新把犁头加长,让其尖利起来。只见工匠师傅把铁水倒进模子里,然后把钝犁头插进去,“喳”的一声,冒出火来,没多久,拔出犁头,放到水中淬火,接着把新犁头周边的一些碎屑铁渣打掉,就大功告成了。

  师傅一边干活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铁犁头、钢犁头,修好犁头犁金犁银,犁出金银吃穿不愁。”犁头主人公二胜笑着说:“别说犁金犁银,能犁出个五谷丰登就万事大吉啰,要是能犁出金银,你干嘛不去犁而走村串户做手工赚钱呢。”说罢,大家都笑了,师傅也笑了。

  听人说,活跃的补锅匠补缸匠都来自临高县一个叫作敦海的村子。敦海村确是宜居之地,村前一大片田洋,村后是坡地,种稻种薯种瓜种菜,收成很好,可是敦海人却不安分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过春种秋收的平静日子,他们偏偏要折腾一番,走南闯北去赚钱。(来源:海南日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