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树立形象

主题: 临高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操作规程)

  • 印象
楼主回复
  • 阅读:20095
  • 回复:0
  • 发表于:2023/11/21 12:12:2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高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临高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操作规程)


一、粮油生产类技术


1.海南晚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水稻是我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400多万亩次,植过程中水肥管理粗放,施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偏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肥时期不科学等问题。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根据水稻的营养规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采取以土定产、以产定肥的科学施肥原则,减少不合理的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本技术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

(三)提质增效情况。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该技术亩均可减少尿素用量2-5千克、复合肥料8-15千克,亩均增产6%-12%,节本增收30-70元/亩。同时,本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

二、技术要点

(一)基肥的施用

基肥包括有机肥与化肥

1.有机肥的施用

本技术推荐使用商品有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200-400千克。犁地后、耙地前,采取撒施的方式,撒施后再耙田。

2.化肥的施用

(1)单质化肥的类型和用量

按需氮肥总量的30 %施用,纯氮施用量为每亩2-3千克,单质氮肥以尿素为主,折合尿素约为4-6千克。

按需磷肥总量的100 %施用,纯磷施用量为4-7千克,磷肥以钙镁磷为主,折合为25-45千克。

按需钾肥总量的20 %施用,纯钾施用量为1-2千克,钾肥以氯化钾为主,折合为2-4千克。

(2)水稻配方肥和用量

建议施用配方为10:5:10的水稻配方肥作为基肥,按照350-450千克亩产量下每亩施用8-11千克为宜。采取犁地后、耙地前,采取撒施的方式,撒施后再耙田。

(二)追肥

1. 返青分蘖肥

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水稻移栽到幼穗分化前的这时期,这段时期的长短,一般需要7-12天。

(1)单质化肥的类型和用量

按需氮肥总量的50 %施用,纯氮施用量为每亩3-5千克,单质氮肥以尿素为主,折合尿素约为6-10千克。

按需钾肥总量的30 %施用,纯钾施用量为2-4千克,钾肥以氯化钾为主,折合为3-6千克。

(2)水稻配方肥和用量

按照350-450千克亩产量下每亩施用配方为10:5:10的水稻配方肥15-25千克为宜。

(3)施肥时期与方法

一般在栽后7?15天内施用,施肥方法采用均匀撒施的方式。

2.穗肥

(1)单质化肥的类型和用量

按需氮肥总量的20 %施用,纯氮施用量为每亩1-2千克,单质氮肥以尿素为主,折合尿素约为2-4千克。

按需钾肥总量的50 %施用,纯钾施用量为4-6千克,钾肥以氯化钾为主,折合为6-8千克。

(2)水稻配方肥和用量

按照350-450千克亩产量下每亩施用配方为10:5:10的水稻配方肥5~10千克为宜。

(3)施肥时期与方法

大约在抽穗前16-18天,或水稻叶龄指数达到90%,水稻剑叶刚露尖,幼穗长到1-2毫米时进行追施为宜。施肥方法采用均匀撒施的方式。

三、适宜区域

适宜于我县稻-稻-菜水旱轮作水稻种植区域。

四、注意事项

(一)选购有机肥时一定要选择合格产品,有机肥撒施要遵循均匀的原则。

(二)在选择磷肥要选择钙镁磷肥,避免使用过磷酸钙。

(三)施追肥时应灌水3-5厘米,堵好上下水口,均匀撒施。遇到阴雨连绵天,生长过旺的稻田可不追穗肥。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海南省土壤肥料总站

联系地址:海口市兴丹路16号

邮编:571100

联系人:王汀忠

联系电话:65322391

电子邮箱tfzflk@163.com

2.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综合调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农作物秸秆禁烧是污染防治攻坚和整治大气面源污染的重要内容,对于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秸秆禁烧的重要技术途径,水稻作物秸秆产生量占我省秸秆资源总量的八成左右,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我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秸秆含硅、钾量较高,是优质的有机物料,还田后可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综合调控技术通过机械粉碎-生物腐解-碳氮调节-泡水促腐-智能监控等多重措施,可以有效利用废弃水稻秸秆,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火灾隐患,是易于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技术,可以促进我省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以示范推广项目为纽带,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农技推广机构、研究所、农业企业协同推广,促进成果推广应用。已在海南省临高、万宁、昌江、儋州、琼海、文昌等市县推广应用达20余万亩,推动海南省水稻产业升级。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秸秆粉碎还田结合生物促进秸秆腐解、碳氮调节、泡水促腐、智能监控等配套技术,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每亩水稻增产12公斤/亩,减少化肥用量3公斤/亩,节省人工成本,合计节本增效18元/亩。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低茬收割粉碎还田。采用全喂入收割机作业,脱粒后的秸秆由收割机原装自带或者加装的粉碎抛洒装置把秸秆粉碎均匀抛洒田间,留茬高度≤20cm,留茬高度合格率≥90%,稻秆切碎长度≤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85%。

2.低茬收割粉碎+旋耕还田。在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基础上,采用大马力旋耕机进行旋耕整地作业,粉碎稻茬,并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旋耕深度15-20 cm,稻茬粉碎率≥95%,埋茬深度≥10cm。

3.低茬收割粉碎+秸秆粉碎还田。在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基础上,采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作业,粉碎稻茬,留茬高度≤20cm,稻秆切碎长度≤10cm。

(二)配套技术

1.生物促进秸秆腐解。优选高度适应我省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尤其是酸性条件),且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高效秸秆腐熟剂,在进行秸秆旋耕作业前,采用无人机撒施秸秆腐熟剂。

2.碳氮调节。稻秆还田与增施氮肥相结合,稻草含纤维素较高,稻草还田由于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向土壤中夺取氮素,出现与水稻争夺氮素的矛盾,因此,要适量增施氮肥,一般增加10%-15%氮素。

3.泡水促腐。进行旋耕作业后,灌水泡田使水层高度保持在2-3 cm,泡田5-7天后,排水换水,促进秸秆腐解,并消杀部分水稻病虫害。

4.智能监控。结合秸秆粉碎监控系统,全程监控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留茬高度、粉碎长度等数据信息。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海南省各市县水稻种植区。

四、注意事项

1.不适宜在坡度较大存在侵蚀风险的地块作业。

2.个别地块根据轻简作业的要求,在进行低茬收割粉碎+旋耕还田时,可只进行一次旋耕作业,但必须以满足下茬水稻播种要求为准。

3.为解决长期秸秆旋耕混埋还田耕层过浅的问题,应适时开展深松或深耕整地,以3-4年开展一次为宜。

4.尽量趁秸秆收割后立即进行机械化还田,保证土壤含水量在30%-50%之间。

5.不可私自拆卸、移动农机作业智能探测系统设备,雨天须做好设备显示屏的防水保护,不作业时须做好设备日常管理。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依托单位名称: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江北路与丽雅巷交界

邮政编码:571800

联系人:符小琴

联系电话:18898213069

电子邮箱:1966553125@qq.com

(二)依托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邮政编码:524000

联系人:黄伟华

联系电话:0759-2090319,13229504890

电子邮箱:271253449@qq.com

(三)依托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邮政编码:524000

联系人:焦静

联系电话:13553512707

电子邮箱:18855304@qq.com


二、瓜菜类技术


3. 海南冬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括

随着海南辣椒成为其主要产业之一,冬种辣椒培养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海南冬种辣椒栽培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推动当地种植户收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发展辣椒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辣椒的质量及产量,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增产增效情况

节本增效5%以上。

三、技术要点

(一)选种、育苗、移值

1.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品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优良的品种来种植是提高产量及获得优质农作物的前提条件。

2.培育壮苗

在培育壮苗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先对种子进行消毒。把种子放进50~55℃的温水中浸泡10~15min,水温降下来以后继续浸泡6h,然后再将种子放进10%磷酸三钠的20倍溶液中泡足20min后捞出来洗干净,等种子晾干以后进行再进行催芽。第二步,进行苗床选择。辣椒是茄科作物,所以在选择苗床的时候应当选择没有种植过瓜类、茄科类的、浇水排水方便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来做苗床。此外,苗床北面应有挡风物,土层要疏松、深厚、肥沃,pH值最好是中性偏碱。第三步,配置营养土并消毒。种植辣椒的培养土要求要具有比较良好的物理结构,辣椒种植农户比较常用的培养土基质一般选择肥沃园土。营养土采用谷壳灰2份、腐熟农家肥2份及园土6份混配,每100kg的营养土要用40%的三枯剑可湿性粉剂200倍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来进行消毒,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立枯病及猝倒病。第四步,用营养袋或者穴盘育苗。这种育苗的方法对培育壮苗十分有利,具有防治病虫害、方便远距离运输苗种及移植后苗根伤害较少且生长较快的优点。第五步,播种。在进行播种工作的时候最好不要把种子放得太深,一般最好的深度是13~15mm。最后一步是对苗期的水分管理。在辣椒苗长出来以后,要对其进行控水降温以避免徒长,等到苗长出3片叶子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适当的控水来练苗,以此来提高辣椒苗的抗逆性。

3.适时移植、合理密植

在恰当的时间对辣椒苗进行移植可以保证辣椒苗后期的顺利生长,合理的密植则让辣椒苗获得最佳的群体结构,以此来保证辣椒苗的优质高产。移植的第一步应当是选地及整地做畦。虽然辣椒本身对土壤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但是为了能够使辣椒优质高产,还是要选择土质比较肥沃,土层比较深厚,排水灌溉都方便的,pH值中性偏碱的沙壤土比较合适。整地工作最少应当在定植前的15~20d就完成,如前茬的农作物收成较早,还可以将整地的日子继续往前提。种植辣椒的地块应该至少深翻30cm以上,如果是在土质比较紧的生地上种植,则要求最少要深翻两次,砂质及砂壤熟地则深翻一次足矣。如果有太阳光将土色暴晒到变白是最好。在移植的一周之前就要起陇作畦,放足够的基肥,采用高畦深沟来避免下雨时辣椒根泡水,通常畦面80~90cm,畦底宽约40~60cm,畦高30~40cm。基肥最好使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亩,复合肥50kg/亩。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来保湿保温,防止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防治病虫害发生、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一般在辣椒苗长出第6~7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移植了。通常每亩可以种植3000~3500株辣椒苗,东西走向能让辣椒苗受到最充足的光照。每畦种2行最佳,株距在30~35cm区间。在进行定植的前3d要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兑上2%的好普水剂800倍液对辣椒苗进行叶面的喷施,在定植工作完成以后要马上淋足定根水,定植5d之后用40%三枯剑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者30%的噁霉灵水剂1000倍进行灌根。

(二)田间管理

1.营养生长期的田间管理

在定植7~10d以后对辣椒苗进行水肥浇灌,每亩浇灌尿素5~10kg及复合肥10~15kg。除此之外还要对辣椒苗进行植物生长调节素的喷施,这样有利于植株抽梢展枝。如果喷施植物白金5000倍液或0.5%的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抗毒丰)600倍液,则要连喷2~3次,每次间隔10~15d

2.开花结果期的田间管理

要妥善处理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关系,培养合理的树冠。第一个树杈长出来的果实即门果要及时处理掉。结合整枝的生长情况来摘除弱势枝条及徒长枝条,避免无谓的养分消耗。这个时期的水肥管理主要以追加复合肥为主,通常情况下为每亩施以15~20kg的复合肥,并对氮肥的追施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氮肥过量而导致落花落果的情况发生。水分过干或过湿也都会导致落花落果。要注意对辣椒的叶面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喷施,以此来促进植株的生长及催花保果。

3.果实成熟期的田间管理

在果实膨大时期到成熟期要对辣椒植株多施钾肥,并与叶面全营养型的高钾叶面肥喷施相互结合,以此来使果实的品质得以提高。

(三)病虫害防治

对于辣椒的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株保护方针。一旦出现灾害,要以农业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化学防治来对植株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下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1.猝倒病防治

猝倒病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的药剂有50%安克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者72.1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

2.疫病防治

疫病在发病的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者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绿邦9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3.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发病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

4.青枯病防治

青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2%加收米水剂500倍液加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三枯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浓可溶粉剂3000倍液进行根灌。

5.疮痂病、细菌生角斑病防治

疮痂病、细菌生角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加绿邦981500倍液,或53.1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6.病毒病防治

病毒病可选用的药剂有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加植物白金5000倍液,或01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抗毒丰)600倍液,或2%好普水剂500倍液+01014%云大120水剂1000倍液喷雾。

7.白粉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12.1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5%仙星乳油6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8.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防治

可选用药剂有20%米满悬浮剂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效成分含量:20亿PIB/mL1000倍液,或5%美除乳油2000倍液,或115%华戎1号乳油1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

9.蚜虫、蓟马防治

蚜虫、蓟马防治可选用药剂有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0.螨类防治

螨类防治可选用药剂有110%农哈哈乳油l500倍液,或118%齐螨素乳油2000倍液,或5%美除乳油2000倍液对茶黄螨效果非常理想。

以上提供的防治处方,针对各类病虫害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交替使用,以此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与此同时要注意在辣椒植株发病的初期立即用药,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四、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解放路

邮政编码:571800

联系电话:28284420

电子邮件:lgnjzx@163.com

4.辣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海南省是我国冬季蔬菜的重要产地,而辣椒是冬季瓜菜重要瓜菜品种之一。辣椒在我省每年种植面积约63万亩。然而,由于施肥方式落后,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与辣椒生长发育规律不匹配,不重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和土壤养分失衡。此外,海南土壤pH较低,导致土壤有害微生物积累,土传病害频繁发生。本技术根据辣椒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结合我省农户种植实际,提出适合我省农户小规模应用的辣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辣椒的化肥利用率,提升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配套合理施用有益微生物菌剂和土壤调理剂,加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微生物菌群活力,提高辣椒抗土传病害的能力。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1年在澄迈县金安农场进行了20亩试验,2022年分别在澄迈县金安农场和临高县加来镇建立核心示范点各100亩,共示范推广46000亩。由于文丘里施肥器具有成本和维护费用低,施肥浓度均匀、无须外部动力,重量轻易移动,肥料桶不用密封施肥看的见等优点,很容易被广大农户接受。

(三)提质增效情况

1.经济效益。该技术适宜广大小农户小规模应用(15亩以内)。根据2022年澄迈县金安农场的辣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点记录,常规技术种植辣椒每亩的生产资料和用工成本投入为6000元/亩,产值为30000元/亩,纯收入是24000元/亩。然而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辣椒每亩的生产资料和用工成本投入仅3630元/亩,产值是33000元/亩,纯收入是29370元/亩,每亩的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5370元。按我省每年辣椒种植面积约63万亩,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本增效33.8亿元。

2.生态效益。该技术的应用推广,较农民常规施肥,亩均可减少化肥30%以上。按每亩减少100公斤化肥量计算,全省63万亩辣椒减少化肥量可达6.3万吨。辣椒使用化肥显著减少,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转变农户的传统施肥观念,主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有效推动全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辣椒为露天种植,采用垄上覆膜方式。垄上覆盖银色地膜,排灌沟不覆膜。膜下微喷灌采用种植垄膜下铺设微喷带,一垄一带。微喷带选用薄壁斜5孔微喷带,直径4.50cm,微孔间距2.50cm,微孔组间距10.00cm,压力0.10Mpa。用3-4匹马力柴油机带动抽水机或者深水泵进行灌溉,用文丘里施肥具和50升塑料桶进行施肥。

底肥为每亩施用生物有机肥500公斤和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公斤作为底肥;缓苗后施微生物肥料(用量及方法见配套技术2);坐果期追肥3次,每亩追施高钾型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 =15-5-25)水溶肥5-8公斤;盛果期追肥3次,每亩追施高钾型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 =15-5-25)7-9公斤。整个生育期每亩追施纯氮、纯磷、纯钾分别为12-16公斤、6-8公斤、19-22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4。

(二)配套技术

1.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酸性。对pH低于5.5的土壤,在整地时施用含有钙镁硅的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酸性,施用量为40公斤/亩。

2.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1)辣椒苗床期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混合兑水浇施辣椒小苗1-2次,防控辣椒小苗土传病害。(2)辣椒移栽大田后,按枯草芽孢杆菌2公斤/亩,哈茨木霉菌1公斤/亩,兑水搅拌均匀后,通过水肥一体化施肥。

3.在垄上覆盖银色地膜。在垄上覆盖银色地膜,驱避蚜虫,减轻蚜虫为害。

4.补充施用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辣椒移栽大田后,根据辣椒长势,叶面喷施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三)具体操作

施肥时,将微喷带、塑料硬管、文丘里施肥具、小型抽水机接通,然后启动小型抽水机即可将水分和水溶肥料输送到辣椒根部。

三、适宜区域

海南省各市县辣椒有水源充足植区域。

四、注意事项

1. 滴灌施肥时,先滴清水,等管道充满水后开始施肥。原则上施肥时间越长越好。施肥结束后立刻滴清水20~30分钟,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

2.施肥原则为“少量多次”,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

3. 为补偿水头损失,系统中要求较高的压力,为获得稳压,需要配置增压泵。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单位名称:海南省土壤肥料总站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兴丹路16号

邮政编码:571100

联系人:王汀忠  郭彬  刑益钊  吕烈武  蒙赜

联系电话:13697522280

电子邮件:wangtingzhong2005@163.com

(二)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4号

邮政编码:571101

联系人:王登峰 王华

联系电话:18289677079;电子邮件:dfwang@vip.163.com

5.蔬菜害虫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除了露地蔬菜受虫子侵袭,许多设施蔬菜也遭到虫子危害,冬季过后,许多大棚干脆敞开,任由虫子出入。蔬菜害虫绿色防控常用的方法有高温闷棚、药剂处理土壤、设置防虫网、昆虫信息素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释放天敌等。有的成本高,有的杀虫慢,有的使用复杂,导致菜农接受度较低,蔬菜害虫防控以打化学农药为主。

本技术主要包括大棚防虫技术、简易防虫网大棚搭建技术、叶菜播种后铺网防虫技术、小拱棚防虫技术。方法简单、易掌握、成本低、效果好,解决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难的问题。

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海南、乃至全国的很多地方试用,能大幅度减药增产、节本增效。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8年在海口郊区苍东村建立示范基地,开始推广,被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豇豆被国家列入农残易超标的“三棵菜”。海南乐东县利国镇乐三村试用本技术,搭建简易防虫网大棚种植豇豆,依靠29目防虫网(孔径0.7毫米)阻隔豆荚螟、斜纹夜蛾、蚜虫、斑潜蝇等,再结合绿僵菌、色板、捕食螨等防控蓟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22年底扩大到300多亩。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参观后,启动“万家拉网”阻截豇豆害虫行动,决定以搭建简易防虫网棚为主要技术,有效阻截豇豆害虫。本技术防控其他蔬菜害虫,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包括海南在内的十几个省份的种植户在试用,面积初估在30多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据各地种植户反馈,虫害大幅减少,通过虫造伤口感染的病害也大幅减少,种植大白菜、甘蓝、小白菜、花椰菜、青花菜五种大宗蔬菜,一般不用打药,仅在连阴雨天气、才需要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打杀菌剂;种植番茄、黄瓜、辣椒、茄子四种大宗蔬菜,一般不用打化学杀虫剂、或减施50%以上,节省农药及打药人工成本50%以上;优质品率提高80%以上,产量提高2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30%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1. 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奖

2. 2020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 2021年首届全国绿色园艺优秀短视频

4. 2022年第二届全国绿色园艺优秀短视频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 大棚防虫技术

(1)同种同收。无论是建防虫网大棚、还是塑料大棚,单棚面积不宜过大。根据日常采菜人数、确定单棚面积,以种叶类蔬菜、3天左右能采完为宜;对于已建成的面积过大的棚,用防虫网隔成3天左右能采完的小棚,以便一起播种、采收、犁地、晾地。

(2)大棚上选用目数合适的防虫网。跳甲、蚜虫、斑潜蝇、粉虱、蓟马等五种小型害虫,对海南蔬菜产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在许多地方,跳甲是危害大宗叶类蔬菜(大白菜、甘蓝、小白菜、花椰菜、青花菜)最主要的小型害虫,用不同目数的防虫网装跳甲,发现29目的防虫网(丝径0.16毫米,孔径约0.7毫米)是能够阻隔跳甲的最低目数。田间检验29目防虫网的防虫效果,晾地7天后播种,盖了29目防虫网的,几乎没有跳甲,没盖的很多,见图1。



图1 用29目网防跳甲效果


用29目防虫网种植还发现,29目除了能完全阻隔跳甲,还能完全阻隔蚜虫、斑潜蝇。粉虱、蓟马会少量进入种植大宗叶菜的棚内,但不是大宗叶类蔬菜的主要害虫,造成的损失较少达到经济阈值。因此,种植大宗叶类蔬菜,宜选用29目的防虫网(丝径0.16毫米,孔径约0.7毫米),通风率约为68%,可用3年以上。如果想通风透光好,可用丝径0.09毫米、32目、孔径仍然是0.7毫米的网,通风率约为78%。豇豆上的蓟马,体宽约0.4毫米,完全阻隔需用丝经0.09毫米、52目的网,通风率约为67%。但线细、网不耐用,一般仅能用1-2年。如果强调通风、防蓟马,可用丝径0.09毫米的网。

(3)在大棚防虫网上安装拉链。订防虫网时,让厂家在大棚门口以外的三面、或两侧的防虫网上安装拉链,拉链距离地面1.7米左右,见图2。



图2 大棚防虫网上安装拉链


(4)晾地饿虫。采完整棚的菜后,拉开拉链,用耙子清出地上残株,一是减少病虫源,二是使其不能成为害虫食物。机械化程度高、人均管理面积大的种植企业,难以做到人工清除残株,可直接旋耕两遍,将残株埋入土里,使其不能成为害虫食物。犁地后、晾地7天以上,使地里的虫子因饥饿迁走、或饿死。在棚顶四角挂黄板,杀灭少数未从拉链开口处迁出、聚集在棚顶四角的害虫,见图2。晾地期间,要检查防虫网上是否有蛾子产的卵块,若有、予以摘除。虫卵、虫蛹也会因犁地埋压、晾地脱水大量死亡,地下害虫无活根可食,也会大量死亡。播种后,拉上拉链,阻挡虫子进入棚内。

没有拉链的棚,采收后,在网内四周肩高位置、每隔1米挂1张黄板,杀灭犁地后、因缺乏食物向上爬的跳甲等害虫。

菜长出后,有时会残留少量跳甲,可用黄板控制。

2.简易防虫网大棚的搭建技术

海南夏季高温、多暴雨,导致塑料大棚、露地种菜难,尤其是叶类蔬菜。因为叶菜植株较矮,暴雨打伤叶片、将泥土溅到伤口,很易造成烂菜,所以夏天暴雨后,叶菜时常短缺。防虫网大棚可分散暴雨、减轻暴雨对菜的打击力度、减少烂菜,并且防虫网通风透气,棚内温度不高,抗台风能力强,所以海南很多地方的种植户搭建防虫网大棚。

传统的防虫网大棚,上面用钢管托起防虫网,算上人工,一亩2万元左右,很多种植户承受不起,也推高了菜价。考虑到防虫网不重,本技术搭建简易防虫网大棚,上面用4毫米的塑钢线、代替钢管托起防虫网,成本大幅降低,具体又有两种类型。

类型一的搭建方法是,每隔4.5米左右,将3米长、4厘米方管或1寸圆管打入地下0.8米,地上2.2米,在四周钢管旁边、各加打一根1米长的短管,与立柱钢管焊在一起,以增强抗风能力。外围缠三圈直径2毫米的塑钢线,以防大风将网吹进地里,将本团队研发的与1寸圆管、或4厘米方管配套的带孔蘑菇型插塞、插在钢管上端,再将塑钢线穿过插塞孔,搭上防虫网,上面四周一圈用卡槽卡簧固定防虫网,见图3。



图3简易防虫网大棚类型一


订防虫网时,让厂家在大棚门口、及门口以外的三面、或两侧的防虫网上安装拉链,见图3,搭防虫网之前,将拉链拉上,网下端埋入预先挖好的、深30厘米左右的沟里,棚上面和四周用压膜带固定。此种类型的防虫网大棚,每亩仅9000元左右。

类型二仅在地块的四周栽4厘米方管,中间不栽钢管,或隔20米栽一根钢管,方便机械耕作,四周钢管用斜拉线固定,见图4。如果种完冬季瓜菜后、还种水稻,可搭高度4.5米左右的大棚,方便收割机进入。



图4 简易防虫网大棚类型二


3.叶菜播种后铺网防虫技术。先清洁田园、晾地7天以上灭虫,方法见“1.4 晾地灭虫”。播种后直接覆盖防虫网,种大宗叶类蔬菜用29目,网四周压好、防虫进入,网应宽松、预留菜苗生长空间,见图1。浇水可滴灌、或直接浇在网上,中途拔草、间苗时掀开,完工后再盖上。施肥可在掀开拔草时进行,或水肥一体化。每年连阴雨季节,易发生病害,要做好排水、起高垄、及时采收。

4.小拱棚防虫技术。适合叶类蔬菜的防虫种植。先清洁田园、晾地7天以上灭虫,方法见“1.4 晾地灭虫”。播种后,在地里插上竹片或玻璃纤维杆,搭上防虫网,大宗叶类蔬菜用29目,见图5。



图5 小拱棚内外差异明显



(二)配套技术

1.土壤消杀。对于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晾地7天饿虫后,可挖土检测地下害虫中、活虫的种类和数量,若数量较大,达到防控指标,可用生物菌剂或生物源农药处理土壤。

2.高温闷棚。对于塑料大棚,若采收结束时间在7、8月份,清洁设施后进行高温闷棚。闷棚前,可填埋农作物秸秆、或动物排泄物,并撒入石灰氮60~80公斤/亩,灌水至饱和,覆盖塑料薄膜,关闭通风口,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连续闷棚10~15天。

3.粉虱、蓟马的防治。粉虱控制首选黄板、丽蚜小蜂,其次用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蓟马防控措施:铺设地膜,使蓟马不能落土化蛹,再就是使用蓝板、绿僵菌、捕食蟎、小花蝽,若控制不住,幼苗期使用噻虫嗪灌根,生长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虫螨腈、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

三、适宜区域

海南各蔬菜种植区。

四、注意事项

(一)选用优质防虫网

选购防虫网时,除了测实际目数,还要测孔径,方法是将尺子放在网上,数1英寸(2.54厘米)长度、和宽度上的网孔数,二者应相同,若孔数均为29,则为29目,若孔径也约为0.7毫米,才可用于大宗叶类蔬菜的种植。目前,防虫网生产、销售行业缺乏监管,很多厂家的网线直径低于0.16毫米。不同厂家的丝径不同,同样目数的网,孔径不同。很多厂家减少网线,导致网孔呈长方形。厂家、卖家声称的目数也严重虚高。

(二)授粉

种植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豆类、单性结实和强雌性黄瓜时,不需要授粉;辣椒、番茄、茄子等自发授粉作物,若用防虫网大棚种植,一般风授粉即可,不需另外授粉,若用塑料大棚种植,棚内风小,需要借助蜜蜂等授粉。

(三)雨季病害防控

因防虫网对通风有些影响,连阴雨天气时,易发生病害,要做好排水、起高垄、及时采收,根据情况打杀菌剂。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政编码:571101

联系人:高建明

联系电话:0898-66963162,13976079069

电子邮箱:gjmhust@163.com




指导农户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6.瓜菜农药减量主要技术


一、技术概述

我省冬季瓜菜年均种植面积300万亩,出岛冬季瓜菜年均300万吨,已成为全国人民重要的冬季“菜篮子”。伴随着冬季瓜菜产业的日趋壮大,我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土地超负荷耕作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地力下降,耕地有机质含量不足。同时,田间残存的废弃物每年还在增长;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太阳能灭虫器诱控技术、有益微生物菌剂应用技术、植物诱导免疫技术、无人飞机施用生物农药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等在全省的推广与应用,得到我省农民的深度认可。以上综合技术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作物药害和病虫害抗药性上升,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增产增效情况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已经在我省各市县主要瓜菜种植区进行试验示范,技术应用后增产增效显著。

1.针对豇豆枯萎病、番茄青枯病、哈密瓜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在全省8种瓜菜(豇豆、圣女果、冬瓜、西瓜、辣椒、哈密瓜、香瓜、洋葱)开展有益微生物菌剂应用技术试验示范,并联合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进行试验指导及病菌和线虫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示范地施用后土壤平均pH值均上升0.38~0.6,有机质提升0.49~0.81%;哈密瓜平均增产10.1%,豇豆增产20~40%;土壤中枯萎病菌减少50%;青枯病死亡率减少35.1%;根结线虫抑制率89.6%;豇豆苗期至开花期每亩农药减少827.2g,圣女果每亩农药减少29.62%,哈密瓜防治根结线虫药剂平均每亩减少使用25%。

2.太阳能灭虫灯用于防治鳞翅目夜蛾科和鞘翅目害虫,每盏杀虫灯一周诱杀害虫数量可达到3000头以上,示范地使用太阳能灭虫灯平均可减少杀虫剂使用2次,按每亩杀虫剂使用90g/次计算,每亩降低成本28元,全省累计防控面积28.73万亩次,减少杀虫剂25.85吨。

3.诱虫色板针对豇豆地区的蓟马、蚜虫和粉虱防治试验示范,悬挂诱虫色板的试验地比未悬挂诱虫色板的对照地虫口数平均下降率达40.5%、36.5%和23.6%。平均减少杀虫剂1次,按每亩杀虫剂使用90克/次计算,累计推广3.3万亩,减少杀菌剂2.97吨。平均每亩产量提高15公斤,折合人民币75元,农民累计增收247万元。

4.诱导免疫技术在辣椒、豇豆、圣女果、西瓜等作物上完成诱抗免疫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海岛素的试验田比未应用海岛素的对照田平均减少杀菌剂使用2次,按每亩杀菌剂使用120g/次计算,每亩降低成本50元,全省推广60万亩次,概算使用海岛素15万亩,降低农药成本750万元,减少杀菌剂36吨。

5.无人飞机防治病虫害技术在番薯、毛豆等作物上喷施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鳞翅目夜蛾科和鞘翅目害虫试验示范。无人飞机喷施生物农药防治效果达85%,节约50%农药使用量和95%的用水量,番薯每亩减少使用农药300克,每亩节省人工成本20元。2015-2016年累计推广4万亩,减少使用杀虫剂1.2吨,节省人工费用80万元。同时,应用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体现较好的经济价值。

三、技术要点

1.太阳能灭虫灯诱控技术:把握好布局、悬挂、时期、开灯时间四个方面。在害虫第一代发生前期开始使用,将杀虫灯布局成棋盘状,灯距100~150m,每盏灯控制面积在60~80亩之间。安装时,在作物生长前期使灯的悬挂高度为1.5m,在后期则略高于植株。在使用操作上,设置每天21:00-4:00开灯。同时,要及时清理虫体,提高诱杀效果。

2.有益微生物菌剂应用技术: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 (霖田甘露)1公斤/亩+氨基酸水溶肥 (通过植物蛋白发酵而来)1公斤/亩,连续使用3次官施植株根部,第一和第二次间隔3~5d,第二、第三次间隔7~15d;冷空气来临之前,叶面喷施1~2次霖田(植物蛋白)+霖田甘露(复合微生物菌剂),抗寒防冻效果显著。

3.植物免疫诱导技术:在作物关键生育期(苗期开始、花期、果期)使用海岛素(5%的氨基寡糖素),一般使用浓度为800倍,兑水稀释喷雾,具体喷施次数依据天气而定。

4.色板诱杀技术:黄板(诱虫板),于害虫发生初期使用,用于监测时,要及早悬挂。按板面东西方向悬挂可延长和提高防治效果。悬挂时,胶板底边距离作物顶部15~20cm,之后随植株生长提高粘虫板位置。同时,要根据用途悬挂不同数量的粘虫板,预防时期每亩悬挂20cm×25cm见方的黄板20~25片,在害虫发生时期每亩悬挂50片以上,并均匀分布在田间。蓝板使用方法与黄板相同,挂板高度保持与作物顶端同等水平,并随作物的生长高度而调整。

5.无人飞机防治病虫害技术:①准确调查作物生长阶段与病虫发生种类。防止错误选择防治药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为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②确定病虫害发生等级,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的关键期。③制定防治方案。根据作物生长特点与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剂量、流量控制、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防治方法。④调查防治效果。在完成小面积防治后,及时调查防治效果,为继续实施防治提供调整参考。

无人直升机是螺旋机翼,作业高度比较低,一般喷洒飞行速度为3m/s,喷洒装置宽度为3~4m,作业宽度为4~8m,并且能够与农作物的距离最低保持在1~2m的固定高度,当药液雾滴从喷洒器喷出时被旋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流,直接增加了药液雾滴对农作物的穿透性,减少了农药飘失程度,覆盖密度高、喷洒均匀,药液沉积量和药液覆盖率都优于常规。

四、适宜地区

本技术适宜在临高县瓜菜种植区。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兴丹路16号

邮政编码:571100

联系人:陈剑山  李涛

联系电话:0898-65347769


三、果类技术


7.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技术概况

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通过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喷灌、均匀、定时、定量给香蕉供水供肥。

二、增产增效情况

1.节水。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使用水肥一体化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20%~30%。

2.节肥。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与传统施肥相比节省肥料20%~30%。

3.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香蕉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实现增产5%~15%。

三、技术要点

香蕉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是一项综合技术,其主要技术要点有以下5方面:

1.系统组成

 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1)水源。有河流、机井、池塘、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水质符合微灌要求。

(2)首部枢纽。包括控制器、电机、水泵、过滤器、配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

(3)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

(4)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2.微灌注肥方法

(1)泵吸注肥法。利用离心泵或管道泵将肥料溶液吸注到微灌管道系统进行施肥,其简单、实用、投资低廉,在香蕉种植中应用较多。

(2)泵注注肥法。通过外加泵将肥液注入有压力的供水管道中进行施肥,要求注入肥料的压力要大于管道内水流的压力。

(3)重力自压式注肥法。利用自然高差产生压力,适用于有自然高差的香蕉园,优点是造价低,缺点是局限于香蕉园位置。

(4)文丘里器注肥法。利用射流原理形成局部负压,将肥料靠压差吸入灌溉水中。

3.灌水方法

依据香蕉需水规律、天气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灌水量,灌溉浸透深度30~50cm,整个生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方法

根据地块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和施肥比例,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滴灌时养分利用率通常为N:80%~90%,P:25%~75%,K:80%~90%,肥料用量见表1:

表1香蕉滴管施肥推荐用量

养分

推荐用量kg/hm2

折成肥料

推荐用量kg/hm2

N

450

尿素

975

P2O5

300

过磷酸钙

2250

K2O

1250

氯化钾

2700

Mg

150

硫酸镁

750

Ca

150

硝酸铵钙

600



注:过磷酸钙、有机肥做基肥施用,其他肥料通过滴管施入。

2.肥料选择

    所用肥料应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和生产的符合标准的水溶性肥料。常用的水溶肥料有:

——氮肥:尿素、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铵;

——磷肥:磷酸二氢钾、晶体磷酸一铵;

——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

——其它肥料:水溶性复合肥、沼气液等。

四、适宜区域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水肥一体化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的香蕉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五、注意事项

1.对于水源和肥料要做好过滤工作,防止堵塞其管道和滴喷灌系统,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2.灌溉前关闭施肥器的阀门,打开微灌系统轮灌区的控制阀门,启动电源开关、控制台,轮灌区切换时注意以“先开后关”为原则,灌溉结束先切断动力后才能关闭控制阀。

3.施肥前先送水至正常工作压力后再打开施肥器阀门输送肥液,施肥结束后再送水5~10min,冲洗管道以防堵塞。

六、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海南省土壤肥料总站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兴丹路16号

邮政编码:571100

联系人:王朝弼

联系电话:0898-65226863

电子邮件:tfzongh@163.com

8.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香蕉生产在我国热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针对我国香蕉种植区枯萎病不断蔓延、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持续下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果实品质差、生产效益低等问题,研究形成该技术。该技术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高、经济收益低等难题,提高了香蕉产业经济效益。本技术以我国主要的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为对象,明确了基于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生育期长的特点的定植技术,建立了肥料供应与作物养分需求同步的养分同步供应技术,形成了以‘宝岛蕉’为核心、“土壤改良+灭线虫+少动土+平衡施肥”为辅的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发明了克服香蕉长期定植的露头的定向低位留芽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在香蕉生产中良种配良法、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选育并科学利用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是有效控制枯萎病的可持续策略。‘宝岛蕉’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审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入选“十三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成为我国香蕉枯萎病病区巴西蕉的最佳替代品种之一。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技术自2013年以来在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香蕉主栽区域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2013年~2022年,该技术在海南昌江、临高、乐东、东方等地建立宝岛蕉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点10个,累计推广应用10万亩,平均亩产4970kg;在广西、云南、广东等香蕉产区建立示范点10个,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4550kg,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技术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正在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在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区推广效果表明,和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能有效地控制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在10%以下,每亩香蕉减少成本400元、增产300kg,提高香蕉品质,从而提高香蕉售价0.30元/kg~0.60元/kg,每亩节本增效1300元~2200元,增加香蕉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同时,该技术能有效改善蕉园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因肥料淋失造成的环境压力。通过优质高产香蕉新品种应用及推广,实现化肥、农药减施,提高香蕉品质及国际竞争力。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关键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成果“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获2015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认定及配套生产技术研发”获2020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三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定植时间安排:抗枯萎病品种生育期较非抗病品种长20-35天,兼顾收获期及市场价格,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在新植蕉园,挖穴前要充分犁耙,捡净杂物及恶性杂草,对土壤进行除虫及消毒。海南4月~7月种植,广西、云南10月~11月份种植;根据光照强弱每亩定植130-190株,以海南种植密度最大。采用机械挖穴(面宽50cm,穴深50cm,底宽40cm),每穴施3~6kg有机肥和200g~300g磷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作基肥。回穴时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植穴,选择阴凉天气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定植。

2.养分同步供应:常规施肥技术养分供应与宝岛蕉养分需求不同步导致生育期长、品质差、产量低,因此根据宝岛蕉营养规律,形成养分同步供应技术。定植后抽生1片新叶施提苗肥,每次亩施复合肥(15-15-15)5~8kg/亩,每长2片新叶施1次,施用3次。大田苗期每次亩施用尿素2.5kg、复合肥(15-15-15)7.0kg、氯化钾(硫酸钾)4.0kg,每长2片新叶施1次,施用3次。旺盛生长期每次亩施尿素5.0kg、复合肥(15-15-15)10kg、氯化钾(硫酸钾)10.0kg,每长2片新叶施1次,施用4~5次。花芽分化期每株施有机肥1.5~2.5公斤、0.5公斤钙镁磷肥与复合肥(15-5-30)400g。孕蕾期施用复合肥(10-5-35)0.5g公斤/株。抽蕾后至果实发育期阶段,每亩施用尿素1.5kg ,复合肥(15-15-15)7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kg,施肥10天/次,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供肥。该技术以叶片作为施肥衡量,整个生育期尿素、复合肥、钾肥均以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实现养分供应与蕉株养分需求同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图1抗香蕉枯萎病品种水肥一体化技术


3.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在香蕉整个生育期,增施有机肥3~6kg、追施4~8次生物菌肥,提高土壤墒值,降低枯萎菌浓度,延长土地植蕉周期。基于镰刀菌易侵入根部伤口及长势弱植株的特性,要防好线虫,少动土伤根,及时排涝防旱,少用或不用灭生性除草剂,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植株抵抗力。形成以‘宝岛蕉’为核心、“土壤改良+灭线虫+少动土+平衡施肥”为辅的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香蕉枯萎病可防可控,有效地遏制香蕉枯萎病的蔓延。



图2 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4.定向低位二次留芽: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宿根栽培较常规品种易露头,导致生长不良,影响种植效益。在宿根蕉园,进行定向低位二次留芽。根据计划采收时间选择香蕉留芽期,留取离香蕉母株10~20cm、着生深度8cm以下的一个吸芽作为一级芽,除去其余的全部吸芽,并破坏生长点;待一级芽生长至高度≥1m后,在芽头两边对称并与前后香蕉植株成行的位置平土处理;喷施促芽剂,待一级芽周边新吸芽长出后,选取平土位置上离一级芽10~20cm,着生深度8cm以下的一个二级吸芽作为结果株。该技术极大降低露头比例,克服现有香蕉留芽技术的吸芽容易露头,生长位置和生育期不整齐的问题,实现简单、便捷、稳定的高质量香蕉留芽栽培方法。



图3 定向低位二次留芽技术示意图


注:红色芽为第一次留芽时所留取的一级芽,绿色芽为第二次留芽时从一级芽周边留取的二级芽,也是最终将作为下一造结果母株,最终留取的芽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二)配套技术

1.选择健壮假植苗:选择苗株健壮、无病虫害、无变异,达到5~8片叶,假茎粗≥0.9厘米,叶片宽≥6.8厘米,叶色浓绿,大小一致的优质香蕉假植苗移栽大田。

2.园地选择:选择正常年份无霜冻、避风条件好、阳光及水资源充足、坡度20°以下的低海拔地方建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的沙壤土或壤土,pH 5.5~6.5。

3.蕉园管理:定植后前3个月进行人工除草,假茎高1.2 m以上采用化学除草剂或人工除草。宿根蕉园通常在早春气温回升后至发根前,进行中耕或深耕松土,挖出旧蕉头。当蕉头(球茎)部分露出地面,及时培土。

4.树体管理:蕉株抽蕾前及时除芽,抽蕾后开始留芽。蕉株上叶片黄化或干枯占叶片面积2/3以上或病斑严重时,及时割叶清除。当采收3个月后,及时清除残留蕉株假茎。

5.花果护理:当香蕉抽蕾时,用注射蕾苞方法防治香蕉蓟马;及时校蕾、抹花、断蕾。每穗果保留7~9梳,疏花梳果。在断蕾10d内进行套袋,套袋前对果穗喷施一次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杀菌剂和防香蕉蓟马的杀虫剂。调整果穗轴方向使其与地面垂直,用坚硬竹子在抽蕾前进行立桩。

6.病虫害综合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化学防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准则及掌握用药安全间隔期,对香蕉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7.果实采收:果实成熟度为七成至七成半时,进行无伤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在搬运过程中应做到果穗不着地,轻拿轻放,严格避免蕉果发生机械损伤和晒伤。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政编码:571101

联系人:黄丽娜,魏守兴,程世敏

联系电话:0898-66961353,15008924030;13976005040;13005053837

电子邮箱:linahuang2015@163.com;shouxingwei@163.com;867944012@qq.com

9.柚子高产栽培施肥技术


一、技术概况

柚子是近年来市面上十分畅销的水果之一,在我国是有着非常大的种植面积的。而在柚子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施肥,是柚子优质高产的基础。在柚子树的日常管理中,柚子树的施肥管理十分重要,一旦施肥有所欠缺,对柚子的生长发育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施肥。

二、技术要点

(一)施肥技术

1.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

在施肥上,生态标准园采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代替一部分化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增加土壤的多样性,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并利用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升了土壤的通透性,改善了土壤酸化问题。生态施肥技术配合果园管理技术,提高了柚子根系对于营养成分的吸收,自然就促进了柚子的增产和提质。果园管理技术参考如下:

2.修剪清园技术

柚子采收后对果树及时修建整形,剪除密枝,对强壮的树保留干枝条、侧枝、垂枝、弱枝,对衰弱的树去弱留强,保留叶果枝。通过修建增加了柚树的透光性,增大了结果面积,确保长出品质好、单体个大体重的柚子。

3.中耕管理及施肥

5-6年挂果的柚树间隔3-4年进行一次深耕培土及施肥。肥料以生物有机肥为主,每亩10千克生物有机肥+5千克微生物菌肥+1.5千克的和缓控释肥,深耕施肥的深度大约为30公分。采果后第一次雨后再追肥一次。

4.水分管理

1-5月灌水,6-8月排涝。灌溉和排涝具体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降雨期实时进行即可,防治柚树枯死或烂根。

5.套袋

采果前10-15天为柚子套袋,可防治病虫害,保证柚子表皮色泽鲜艳,提高柚子的品相。

6.采收

柚子采收坚持“一果两剪”,即第一刀剪断果梗,第二刀剪去果柄,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二)绿色防控技术

在柚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率,以提高柚子的品质。农业防治包括科学的培肥改土、施肥、修剪、清园等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物理防治每个果树挂5个性诱剂,每50天更换一次药剂,用性诱剂诱杀果蝇,每亩挂黄板35片,防治蚜虫及粉虱,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化学防治采用高效低毒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农药防治红蜘蛛、粉蚧、煤烟病、溃疡病等病虫害。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生态标准园在施肥上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同时在柚树果园布置了滴灌施肥系统对柚树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在土壤测定及分析的结果上根据柚树开花阶段、坐果阶段、壮果阶段、果实成熟阶段、采果后柚树恢复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选择肥料的种类,定量、定时的提供水肥。施肥结束后再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检查,借助计算机软件测试土壤的肥力及下一阶段水肥的最佳方案,确定施肥种类及肥量,以确保施肥的合理性。每棵柚树配3-5个滴头,5-6年的柚树配4个滴头。每次灌水0.32立方米,平均每个月灌2-3次。这种科学的水肥供给方式保证了柚树充足的营养供给需求,能够防止营养流失,还能预防施肥过量或不合理造成的土壤板结。一体化水肥供给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节约了田间管理的成本,有效的提高了柚子的产量,改善的柚果的品质。

三、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省北部的海口、定安、临高、澄迈等柚子主产区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在发现柚子树发生病害时,必须要根据病害症状,选择适宜的治理办法能够将病害彻底消除。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临高县临城镇解放路

邮编:571800

联系电话:0898-28284420

四、综合技术


10.“全覆盖式防虫网+集成技术”防控豇豆主要病虫害

技术


一、技术概述

我省豇豆受蓟马、斑潜蝇、枯萎病等主要病虫害影响,造成豇豆产量损失、品质下降,严重危害了省我豇豆产业发展,当前豇豆种植户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豇豆病虫害,但总体上存在用药水平不高、防治措施不到位、用药不科学,给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风险。为了科学防治豇豆主要病虫害,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在乐东县利国镇、九所镇建立了“全覆盖式防虫网+集成技术”防控豇豆主要病虫害技术示范区340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500万元以上,示范区通过融合使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在农药化肥减量、农产品提质增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广“防虫网+”技术控制豇豆害虫实施方案>(试点)的通知》,在全省推广以“防虫网+”为主的技术路线,对提高我省豇豆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农作物化学农药用药量,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我省豇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二、增产增效情况

2022-2023年度豇豆“全覆盖式防虫网+集成技术”防控豇豆主要病虫害技术示范区豇豆采收期平均80天,传统露地种植豇豆采收期平均40天,示范区采收期延长40天以上,示范区豇豆平均亩产量5500斤以上,传统种植豇豆平均亩产量3000斤,示范区豇豆平均亩产量较传统露地种植区增加2500斤以上,技术示范区豇豆每亩总纯收益11120元/亩,较露地种植区4740元/亩增加6380元/亩,按采摘算起40天,技术示范区用药较传统种植区用药减少40%以上,且豇豆品质好口感好。

三、技术要点

围绕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用量和使用频次,采取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相结合,达到科学防控豇豆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一)生态调控与物理防控技术

一是使用竹子为主材搭建可拆卸式(方便拆卸开展水旱轮作)防虫网大棚,防虫网大棚采用直径8公分左右的竹子作为支撑主架,内部支撑竹子采用直径6公分左右,大棚用竹子长度3.3米,棚内高度控制在2.7-3.0米(根据种植地地形调整);二是搭建全覆盖式防虫网,防虫网采用60-80目目数防虫网,在整地搭架完成后覆网,整个生育期保持网棚全封闭,工人进出网棚工作及时封闭网棚,全程阻隔蓟马、斑潜蝇、鳞翅目害虫、粉虱等害虫;三是豇豆采收结束后,水田地种植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坡地种植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四是深沟高畦栽培,使用银灰色地膜阻隔害虫入土化蛹和防治杂草;五是在初花期、初果期以及极端不良天气时期采用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使用海岛素(5%的氨基寡糖素),一般使用浓度为800倍,兑水稀释喷雾,具体喷施次数依据天气而定]以及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保花保果、提高豇豆抗病性的作用;六是在田间设置全降解黄蓝诱虫色板诱杀蓟马、斑潜蝇、粉虱等害虫,同时可用于监测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开展防控。诱虫色板可在整个生育期使用,用于监测时,要及早悬挂,胶板底边距离作物顶部15~20cm,之后随植株生长提高粘虫板位置。用于防控时在害虫发生时期每亩悬挂50片以上的诱虫色板,并均匀分布在田间。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技术

一是选用对光照敏感且抗性豇豆品种,种植前根据地区气候选择适宜品种,建议进行品种试种,筛选事宜品种;二是播前剔除破粒、病粒、杂粒,种子用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方法为:每100kg豆种用制剂300-400g拌匀,减少苗期土传病害;三是全覆盖式防虫网大棚会阻隔小部分阳光,为保证产量,要适当加宽豇豆间距,保持适宜的豇豆种植密度,较常规露地种植减少用种10%左右。

(三)施肥管理技术

结合整地、施肥进行土壤处理,一是增施(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每亩增施500-1000kg,补充豇豆整个生育期用肥需求;二是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防菌剂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三是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定期定量施用大量、中量水溶性肥料,大棚豇豆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合适的微量元素叶面肥补充施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及补全作物所需营养元素。

(四)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选用豇豆上登记的药剂,按照“压前控后”原则,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药剂。“全覆盖式防虫网+集成技术”防控豇豆主要病虫害技术示范区幼苗期不使用或仅使用1-2次杀虫剂,抽蔓期着重在于控制网棚内豇豆徒长,开花结荚期是防治蓟马、斑潜蝇、豇豆荚螟的关键时期,重点采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压低田间虫口基数;采收期以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为主进行防治。施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施药时间以花瓣张开且蓟马较为活跃的上午9点以前为宜,注意周边的地面、植株上下部以及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药液。

四、适宜地区

本技术适宜在我省豇豆种植区。

五、注意事项

海南省各地应根据种植地气候,尤其是南部与北部,在种植前建议开展品种试种筛选,选择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栽植及市场上接受程度较高的豇豆品种在防虫网大棚中进行种植。

六、技术依托单位

(一)单位名称: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通讯地址:乐东县抱由镇乐安路411号


邮政编码:572500

联 系 人:张 龙  符天锋

联系电话:18689510322、18289605620

邮    箱:lednjzx@163.com

(二)单位名称: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兴丹路16号

邮政编码:571100

联 系 人:李 涛

联系电话:13637616420

邮    箱:hainanzibao111@126.com

(三)单位名称:乐东携程种植专业合作

通讯地址:乐东县利国镇乐三村委会

邮政编码:572500

联 系 人:容 伟

联系电话:13637672555








11.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海南夏秋季高温多雨,露天种菜时,暴雨会打伤菜苗,并将带菌泥水溅到菜苗上,造成烂菜。以往的措施主要是建塑料大棚、进行避雨栽培。但海南夏秋季温度高,塑料大棚里高温,菜难以生长。而且海南夏秋季的台风,也常对塑料大棚造成破坏。

防虫网大棚能分散雨水,减缓暴雨对叶片和土壤的打击力度,溅到叶片上的带菌泥水减少,起到防烂菜的作用,而且防虫网棚通风透气,抗台风能力强,在夏秋高温季节,棚里温度也不会升的过高,因此,近几年防虫网大棚在海南发展很快。有些地方在夏季到来时,把塑料大棚上的塑料薄膜换成防虫网。

海南的很多防虫网大棚由于棚内虫多、干脆敞开使用、任凭虫子出入。分析棚内虫多的原因,一是收完菜后很快又播种,原来的虫子还在棚里;二是棚太大,而种植户每天的采收量有限,只能隔几天播种一批,每次打药时,一般不会全部打一遍,通常只给虫多的菜打药,过几天,其它菜上的虫子又迁过来,所以,许多种植户干脆敞开大棚、通风使用。即使大棚内使用杀虫灯、粘虫板,由于别处的虫子迁来,所以杀虫效果不好,需要经常打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探索出一套防虫网大棚新用法,解决棚内虫多、需要经常打药的问题。

过去搭建一亩防虫网大棚需要几万元,很多种植户搭不起。考虑到防虫网不重,传统防虫网棚上端的钢管可以全部或部分用塑钢线代替,搭建一亩仅需几千元,解决一些种植户搭不起防虫网棚、或因搭棚成本高、抬高菜价的问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近两年,防虫网新技术经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已推广到海南多个县市,包括海口、文昌、琼海、澄迈、白沙、陵水、东方、儋州等,也已推广到广东、广西、贵州、江西、北京、天津、湖北、香港等地,据初步统计,全国使用面积已达一万多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按照防虫网新技术种菜,病虫害大幅减少,产量大幅提高。叶类蔬菜生长周期短,若非连阴雨,一般不用打药,每茬增产500斤以上,每斤按3元计算,增收1500元,一亩可减少农药和人工成本200元,种一茬增收1700元,一年按种植6茬叶菜计算,每亩每年多收入10200元。如果因为不打药或少打药,每斤多卖1元,则增收更为可观。

(四)技术获奖情况

获得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二、技术要点

“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包括防虫网棚的新用法和简易搭法。

(一)防虫网棚的新用法技术要点

防虫网棚的新用法可概括为“同种同收、晾地饿虫”,将已建的面积大的防虫网大棚,用防虫网隔小,根据每日采收量决定棚的面积,若种叶菜、5天内能采收完一个棚;采完棚里菜后,清出残枝败叶、减少病虫源:犁地后,晾地7天或更长,以饿死残存在棚里、包括地下的虫子,而后再播种。

(二)防虫网棚的简易搭法技术要点

防虫网棚的简易搭法是考虑到防虫网不重,顶部用塑钢线托起防虫网、或用塑钢线结合钢管共同托起防虫网,以降低搭建成本。

顶部用塑钢线、完全不用钢管的搭建方法如下:每隔4米左右,将3米长、壁厚2.5亳米以上的热镀锌4厘米方管,打入地下0.8-1米;为搭建更加便捷和牢固,也可用钻孔机在土里钻孔后放管,再填入水泥砂浆。为了钢管排列整齐,先在两头各栽一根,上下各牵一根绳子,其它钢管靠着两根绳子。栽好钢管后,在钢管上头塞入蘑菇型带孔的管塞,将3毫米粗的塑钢线穿过带孔的管塞、绑在立柱上。在地块四周钢管的上、中、下部位,分别缠绕1根2毫米粗的塑钢线,预防大风把网吹向地里。搭上防虫网之后,用压膜卡或卡簧卡槽、将防虫网固定在立柱上,防虫网下面放入已开好的沟里,而后埋土压实。如果种豇豆等攀爬类,可在立柱上端40厘米的位置,绑上1寸管,用于牵塑钢线、尼龙绳,供黄瓜、豇豆等攀爬。由于不需要电焊,且搭建过程简单,种植户自己就可以搭建,夫妻二人3天即可搭建一亩,每亩材料费4500元左右,不到传统的四分之一。

三、适宜区域

我县所有蔬菜种植区。

四、注意事项

塑料大棚在夏秋高温季节封闭使用时、棚里温度会过高,需做好降温;因为塑料大棚、防虫网大棚封闭使用,棚里通风差,雨后易因棚里高湿、烂菜,所以排水要通畅;若种香瓜、西瓜、苦瓜等依靠昆虫授粉的,需人工或释放蜜蜂授粉;用于种植叶菜的防虫网棚,要用29目的防虫网,可防小菜蛾、跳甲、斑潜蝇(鬼画符)、蚜虫等小型害虫;育苗棚地上铺黑色地布、以防长草招虫,育完一批苗后晾棚10天以上,饿死可能混进的虫子;搭建新的防虫网棚时,面积不宜过大,单个防虫网棚的面积由每天的采菜量决定,种叶菜、以5天内能采完棚里所有的菜为宜,以便做到同种同收、晾地饿虫。

五、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政编码:571101

联系人:高建明

联系电话:0898-66963162

电子邮箱:gjmhust@163.com

12.农田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况

1.技术提出背景

农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地膜覆盖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作物种类也从最初的经济作物扩大到大田作物。地膜覆盖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为保障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近3亿亩,年使用量145万吨,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地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残留地膜污染已呈现日趋严重的态势,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品质降低以及农事操作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成套方案。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集成PE地膜减量化、降解地膜替代、回收机械化和处理再利用等方面技术,覆盖地膜使用、回收、处理、再利用四大关键环节,初步建立农膜污染综合防控体系,有效减少残膜污染、节约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当季农膜回收率达到8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生物降解地膜当年基本降解,动态平衡周期严格控制在3年以内,在部分区域和作物上逐步替代传统地膜。

3.成熟程度、先进性、重要性、应用价值

——一膜多用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已经在甘肃、内蒙西北得到一定应用,如甘肃会宁县以头茬新膜玉米—二茬残膜玉米—三茬残膜胡麻为核心的轮作种植制度,已成为不保灌水川区独特的少免耕轮作节水节本增效种植模式,穴播胡麻面积已占胡麻播种面积的70%以上。

——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农业部已经在东北风沙区、华北集约农区和丘陵区、西北内陆灌区和西北旱作区,西南山地丘陵的全国13个省份的27个县市开展了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共涉及玉米、棉花、蔬菜、马铃薯、花生、烟草等6种主要覆膜作物。从两年的试验和部分地区开展的大面积示范来看,在一定地区和部分作物上,生物降解地膜具备推广条件,可以开展较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有新疆棉田耕前残膜回收技术和西北旱地玉米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秸秆还田搂膜联合作业机(棉田耕前残膜回收技术)解决一次作业完成粉碎棉花秸秆、抛撒碎秆、起膜边、将残地膜搂集成条、自动卸膜等关键问题,该机无需搂膜后再次打杆,并可不停机自动卸膜,作业效率高,已经在南北疆主要植棉区选建4个技术应用示范点进行了大规模应用示范,示范应用面积超过20万亩,新疆主要植棉区将大面积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地残膜回收机(西北旱地玉米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解决起膜、膜和杂物分离、地膜缠绕性和脱膜等问题,已在甘肃、宁夏等进行了大范围应用,已经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未来将通过农机补贴进一步推广。

——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2012-2015年,农业部已经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膜使用集中区,建立了229个地膜清洁生产示范县,扶持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419家、回收网点2673个,形成废旧农膜加工能力18万吨,初步构建了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体系。

4.技术成果鉴定(第三方评价)及获奖情况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等单位完成的“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与产品”在2015年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系统揭示了我国地膜应用的变化特点,构建了可降解地膜适宜性评价体系。率先提出了农事操作与地膜回收相结合的研发理念,研制了多种新型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实现农事操作与地膜回收的有机结合,回收率达80%以上,节约回收成本30~50元/亩,并在西北其他省区得到应用。中国农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认为该成果“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增产增效情况

1.一膜多用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一次覆膜,连续多年免耕,种植多茬作物,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地膜地面覆盖时间,保蓄秋冬降雨,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降水,有效的减少地膜用量,防治地膜残留污染。

2.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从农业部近两年的试验和部分地区开展的大面积示范来看,在一定地区和部分作物上,具备推广条件,可以开展较大面积的推广示范。比如在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如蔬菜、烟草等。在马铃薯上,特别是覆土种植的马铃薯也可以开展相关推广工作,多点的试验都表明,使用生物降解地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马铃薯增产。

3.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可一次完成多项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残膜回收率,方便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机具的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土壤地膜残留量,对保护耕地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生态效益。

4.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废旧农膜资源再生产业是以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和形成新的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从产业组织上看,包括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再利用等主要环节。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就是将废旧地膜通过加工企业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过程,是地膜污染治理的末端环节,也是地膜污染治理完成闭环周转的关键环节。

三、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包括一膜多用技术、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和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

1.一膜多用技术,是指覆膜前茬作物收获后,不揭膜保护地膜,当年或翌年春季,在原有地膜上播种后茬作物的一种免耕抑蒸保墒增温技术。特点是不破坏土壤结构,蓄集降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升早春地温和增加积温,减轻冬春季土壤水蚀、风蚀危害,增加作物复种指数,尤其是减少地膜重复性投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和缓解污染加重的目的。

2.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主要包括产品选择和配套农艺技术。(1)根据区域和作物对地膜覆盖时间的需求,选择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生物降解地膜产品。一是操作性,产品抗拉强度能否满足覆膜操作的要求,在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农区,抗拉强度要较高,能够进行机械化铺膜作业,而在西南山区,人工覆膜,则可以对其强度要求降低;二是功能性,即覆膜后能够在农田中保持合适的时间后才开始破裂,同时要满足增温保墒抑草等利于作物生长的特性;三是可控性,即地膜破裂和降解时间应该在完成其基本功能后才开始,尤其是不能过早开裂和降解;四是经济性,产品成本要通过材料规模化、配方精准化等措施和方法逐渐下降,最终达到综合经济成本低于普通PE地膜。(2)配套作业机械和水分管理措施。考虑到生物降解地膜原料特点,覆膜机械应对原来进行普通PE地膜作业机械进行适当改进,尤其是在覆膜机构上加装防过分拉扯装置,避免覆膜是将地膜拉的过紧,播种的鸭嘴应该增加锋利程度,便于降低对地膜的拉扯和有效下种。同时,在农田水分管理方面,应该适当增加灌水频度,弥补生物降解地膜保墒性能略差的不足。

3.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是针对覆膜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配套技术,是指使用残膜回收机械对农田当年地表残膜以及历年存留在耕层的残膜进行回收,按照农艺要求和作业时间分为三类。(1)秋后残膜回收技术。秋后收膜是在作物收获后、耕整地前,将田间的残地膜收起。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秋后收膜常常与灭茬、耕地作业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式作业,残膜回收率应达80%以上。(2)作物苗期(头水前)残膜回收技术。苗期收膜是根据农艺需要,在作物浇头水前将地膜揭去,以便于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此时地膜使用时间短、未老化、并有一定强度,而且膜上积土少,起膜容易,有利于收膜。主要适用于玉米、棉花等作物中耕作业前的地膜回收,残膜回收率应达80%以上。(3)耕层内残膜回收(清捡)技术。针对历年耕层内的残碎膜,结合秋翻、春耕犁地作业(作物播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主要采用搂膜机、配置有搂膜齿的犁和整地机等机型,可将地表及耕层10厘米内的残碎膜搂起或捡拾,当年残膜回收率应达20%(指占耕地中历年累计残碎膜总量的比例)。

4.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主要是将废旧农膜加工转化和再利用的过程。主要流程:回收环节(承重、量方)-堆料区-破碎区-清洗区-造粒区(烘干、切割)-循环水利用-深加工。废旧地膜再生加工站通过引进破碎效率高、清洗及干燥能力强、再生颗粒质量高的塑料薄膜清洗脱水干燥后再造粒的生产设备,将废旧农膜处理加工成再生PE颗粒,后再加工成PE管材、塑料容器、地面井盖等再生塑料制品,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由于区域、作物和种植方式的差异,在一个区域,或一个作物上需要通过单项技术应用和多项技术组合应用,实现农田地膜污染综合防控。

四、适宜区域

1.一膜多用技术,适宜于西北地区,以新疆、甘肃为重点,包括宁夏、陕西、青海、山西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2.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在一定地区和部分作物上,具备推广条件,如在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烟草)和覆土种植的马铃薯上。

3.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适宜于田块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等大面积地膜覆盖栽培区域。

4.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适宜于在年覆膜面积和年覆膜量大的县区建设废旧地膜再生加工站。

五、注意事项

1.一膜多用技术,一是需要注重优化田间管理方式,地力在一膜多用中有着重要作用,第一次覆膜时宜一次性施足底肥,尤其磷钾肥,是提高后作生产的关键。二是前季作物收获后及时覆土,或用作物秸秆覆膜,保护地膜完好。

2.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一是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和作物对覆膜功能需求相适应,对于旱寒区水热条件较差的区域,要避免用于覆盖兑水热条件要求很高的农作物。二是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作物,选择合适的生物降解地膜产品。三是要注重覆膜质量,杜绝地膜的边和头没有压严实,露风或者易被风掀起和撕裂等。

3.机械化地膜回收技术,一是选用机具应考虑残膜与茎秆、叶片、杂草混杂及裹土问题,如果能分离,干净的地膜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减轻机具作业的负荷,提高集膜箱的有效容积。二是缠绕问题,应尽量使各工作部件表面光滑,同时应在易发生缠绕处放置刮刀和卸膜机构,以便及时刮断缠绕的残膜,将收起的残膜卸掉,送入集膜箱,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防止残膜的缠绕和返带。

4.残膜处理再利用造粒技术,一是要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考虑到回收残膜中会夹杂茎秆、土等杂物,清洗步骤必不可少,务必在废旧地膜再生加工站建设之初设计好循环水利用系统。二是要积极争取地方增值税和电价补贴,受到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废旧地膜再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经济上可行是关键所在。

六、技术依托单位

1.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 系 人:严昌荣

联系电话:13910020499

电子邮箱:yanchangrong@caas.cn


2.单位名称:新疆农垦科学院

联系地址:新疆石河子市乌伊公路221号

邮政编码:832000

联 系 人:郑  炫

联系电话:13319930066

电子邮箱:jiazhengxuan@sohu.com

目录

一、粮油生产类技术

1. 海南晚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2. 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综合调控技术

二、瓜菜类技术

3.海南冬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4.辣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5.蔬菜害虫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

6.瓜菜农药减量主要技术

三、果类技术

7 .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8.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技术

9.柚子高产栽培施肥技术

四、综合技术

10.“全覆盖式防虫网+集成技术”防控豇豆主要病虫害技术

11.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

12.农田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来源:临高县农业农村局)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